
1、《神异经》云:“昆仑西有兽焉,其状如犬,长毛,四足,似罴(音皮)而无爪, 有目而不见,行不开,有两耳而不闻,有人知性,有腹无五脏,有肠直而不旋,食径过。
(资料图片)
2、人有德行而往抵触之,有凶德则往依凭之。
3、名混沌。
4、”也作“混沌”,是古代的凶神。
5、混沌是像狗或熊一样的动物,人类无法看见它、也无法听见它,它经常咬自己的尾巴并且傻笑;如果遇到高尚的人,混沌便会大肆施暴;如果遇到恶人,混沌便会听从他的指挥。
6、混沌因既混且乱故后世称是非不分之人为“混沌”,《史记▪五帝本纪第一》有云:“昔帝鸿氏有不才子,掩义隐贼,好行凶慝,天下谓之混沌。
7、”《庄子·应帝王》中有“南海之帝为儵,北海之帝为忽,中央之帝为混沌。
8、”的句子。
9、又写到“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混沌之地,混沌待之甚善。
10、儵与忽谋报混沌之德,曰:人皆有七窍,以视听食息,此独无有,尝试凿之。
11、日凿一窍,七日而混沌死”。
12、这里的记载显示混沌的形象乃有人之情而无人之形。
13、在《庄子·天地》中又有“彼假修混沌氏之术也,识其一,不知其二。
14、治其内,而不治其外”混沌之智力实在有限。
15、这里混沌更被人化而冠以“氏”。
16、这些显然并不是上古凶兽原型。
17、 更为原始的混沌形象出自《山海经·西次三经》,“有神焉,其状如黄囊,赤如丹火,六足四翼,浑敦无面目,是识歌舞,实为帝江(江读作鸿)也。
18、”这里的混沌已和传说中魔兽的形象很一致了。
19、 再到后来,《神异经》中云:“昆仑西有兽焉,其状如犬,长毛,四足,似罴(音皮)而无爪,有目而不见,行不开,有两耳而不闻,有人知性,有腹无五藏,有肠直而不旋,食径过。
20、人有德行而往抵触之,有凶德则往依凭之。
21、名为混沌。
22、空居无为,常咋其尾,回旋仰天而笑。
23、” 混沌已经完完全全是凶兽的形象了。
24、 还有一种说法,混沌是驩兜死后的怨气所化。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关键词: